第249章 世纪难题

虽已入秋,天气依然炎热。

今天没课,午饭后,许青一家三口在亭子里纳凉,周围放着大冰块儿倒也凉快。

许青身着短袖、大裤衩,舒服地靠在椅背上,惬意的不行。

小曦儿和他一样,父女俩穿着亲子装,就连坐在椅子上的姿势也如出一辙。

“小熙,这衣服真的很凉快,秋老虎凶得很,你穿这么严实当心捂出痱子。”许青劲劲儿道,“后院都是女子,你怕个啥?”

“不穿。”

柳叶熙白了他一眼,表示打死也不穿那种上面露着肚脐,下面勉强包住屁股的衣服。

“真是可惜。”许青略感失望。

小曦儿也学着他摇晃小脑袋瓜,口齿不清道,“柯基柯基。”

“噗嗤……”

一旁侍候着的丫鬟忍俊不禁,连忙掩口。

许青起身捏了捏闺女的肥嘟嘟小脸,“丫头,要吃瓜不?”

“嗯嗯。”小曦儿拍着小手,一脸期待。

“夫君,她拉肚子才好两天。”柳叶熙没好气道,“可不能再吃了。”

许曦:???

“爸爸~”

小丫头奶奶的叫着,并伸出小手指着自己嘴巴。

许青干笑道,“只吃一小块儿没什么打紧,小孩子偶尔生个病可以提高免疫力。”

“夫君没你这样的。”柳叶熙愤懑道,“每次都是你做好人我做恶人,丫头跟我都不亲了。”

“以后注意。”许青尴尬笑笑,“往后你做好人,我做恶人。”

就你这个女儿奴,还做恶人?柳叶熙一脸不信。

顿了顿,“夫君,你不是说要朝廷准备大规模开海吗?你怎么跟没事儿人似的?”

“水师体系已经成熟,又有出过远洋的水手授课,我没必要天天操练。”许青伸了个懒腰,“我只要在大方向上控制一下即可,兼着这么多差事,我要是样样事必躬亲,累吐血也顾不过来。”

看着他一脸享受的模样,柳叶熙顿感无语。

刚要说些什么,丫鬟小红匆匆赶来,盈盈一礼,“王爷,皇上来了。”

“这都过了饭点儿,应该不是蹭饭来了。”许青嘀咕一句,走回厢房换常服。

……

前院大堂。

朱元璋正老神在在地品着茶,见许青到来,茶杯往桌子上一放,哼道,“开海在即,你怎么一副不当回事儿的样子?”

“说说,你都几天没去江边操练水师了?”

“……也就三天。”

“也就三天?”朱元璋一瞪眼,“你对得起自己的俸禄吗?”

许青无奈道,“训练水师的方式方法都很完善,我去不去没什么区别,再说,我也不是一直不去。”

“既然这样,咱再给你个差事如何?”

“老大别这样。”许青是真的服了,“打明儿起,我天天去江边看着。”

朱元璋嘿嘿笑道,“瞧把你吓的,咱今儿找你是有大事。”

“大事?”

许青来了精神,能被朱元璋称作大事的可不多见。

“皇上,可是要推行新国策了?”

“嗯…算是吧!”

朱元璋严肃起来,“一直以来文武不对付,除却彼此瞧不上眼儿之外,还有一个主要原因。”

“什么原因?”

“地域、口语。”朱元璋道,“文臣大多来自江浙,而武将则几乎都出自淮西,口语不同让他们彼此有天然的排斥性。”

“确实如此。”许青点点头,随即试探道,“皇上,这样不正好……咳咳,也是有好处的。”

“你是想说可以起到制衡效果对吧?”

许青只是笑,也不说话。

朱元璋叹了口气,“是那样没错,但总体来说弊大于利。

咱大明可不止淮西、江浙,昨晚上咱逛街时,听到工部侍郎和刑部尚书的对话,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。”

“他们说了什么?”许青问。

“说什么不重要,问题是他们都是北方人,却在用蹩脚的浙东话交流,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。”

朱元璋凝重道,“这现象刚形成不久,得趁早纠正过来,不然早晚会酿成大患。”

许青皱了皱眉,这问题确实不小,“容我好好想想……”

“不用想了,咱都想好了。”朱元璋道,“就用你的拼音加字典。”

“啊?”许青呆了一下,随即道,“这主意还真不错,皇上英明。”

顿了顿,“不过,拼音的读法会有所不同,标儿虽然学会了拼音,但口语上也是淮西话,真要全部按拼音上的来,可是个大工程。”

“咱知道。”朱元璋深吸一口气,“历来王朝都是将大都当地的方言当作官话,咱觉着实不可取,一来显得小家子气,二来本地官员会有极强的地域优越感,还不如用全新的口语。”

“皇上英明!”

许青叹服,可钦佩之后就是犯愁了。

全新的口语哪有那么容易普及啊!

汉字意音文字,并不是纯音素符号,所以在表音这一方面略显笨拙,种类也五花八门。

例如:譬况法、读若法、谐音法、直音法、反切法。

很多字都和拼音略有不同,之前著书字典时,他还特意向曹亮讨教过此时的注音方法。

眼下用的主要是:直音法和反切法。

直音法比较好理解,就是用相同读音简单字给复杂字做音译,简单粗暴且有效。

比如:懿、意、壹……都是用‘一’来注音。

但汉字博大精深,有很多字都笔画繁多,所以单用直音法是不行的。

这个时候就得用反切法了,其实这个反切法和拼音本质上一样,亦或说,拼音就是从反切法演变而来的。

因为反切法也是由声母、韵母组成。

要注音的字叫被切字,注音的字叫反切字。

反切字分上切和下切,上切为声母,下切为韵母。

比如:东,注音:德嗡。

虽说反切下字有也有声调,但太过笼统,通常都是平声和四声。

关键是它没有标准,这也就造成了南北方的口语差异,南平声多些,北方四声多些,相较拼音标准式的1、2、3、4声,实在太过单一。

不过总得来说,只要不说方言土话,正常交流还是没问题的。

但让说了大半辈子‘标准话’的人学习全新语言,谈何容易?

许青哀叹:“老大,你这是给我找了个世纪难题啊!”

展开全部内容
友情链接